发布时间: 2024-02-05     文章来源:消毒设备

希望的田野展开最美的画卷

  在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全国亿万农民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南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学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在9月22日举行2023南京金洽会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创新发展大会,13个项目签约,首批36家高科技企业拿到了新科创载体“绿谷方舟”的钥匙,4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现场揭牌。向农业强国阔步迈进,科学技术创新是关键变量。自2018年实体运作以来,南京国家农创中心瞄准生物农业、智慧农业、功能农业三大主导产业,打造了高科技企业集聚区、高品质人才集聚区、高水平基金集聚区、高科技成果集聚区,走出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助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的高水平发展之路。

  “总投资1亿元的食用菌生物技术总部项目,将应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开展食用菌深加工及菌废综合利用研发,打造以‘食用菌资源综合利用+合成生物学’双引擎为驱动的总部型企业;总投资8000万元的农科基石(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围绕新型肥料、生物育种、智慧农业,通过国际农业先进的技术的交流和引进,开展自主研发创新,打造集研发、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创新型农业智能科技公司,为农业种植端提供有效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

  阔步走在希望的田野上,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再添新项目。2023南京金洽会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创新发展大会活动中,涉及生物农业、智慧农业等多个领域的13个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达20亿元。江苏华绿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江剑锋说,产业链上下游对接、投融资等全方位的优质资源和渠道,成为企业入驻南京国家农创中心的重要原因。项目通过生物技术与工业技术搭配,将玉米芯、米糠、麸皮等变废为宝,以科技的力量实现工厂化标准化生产的高效模式,赋能原料创新之路。与此同时,南京国家农创中心与中信农业基金合作设立二期10亿元浦信基金也在现场签约,为园区企业注入金融“活水”。

  五谷丰登,不仅仅来自风调雨顺的自然馈赠,更要依靠农业科学技术自立自强。为慢慢地加强农业科学技术创新驱动力,农业农村部在江苏南京、山西太谷、四川成都、广东广州、湖北武汉共设立5家科创中心。作为全国首家、华东区域唯一一家,南京国家农创中心于2016年12月获批复建设,2018年5月实质化运行以来,坚定不移向着聚力打造世界知名“农业硅谷”奋勇前进。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孙翔在2023南京金洽会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创新发展大会活动致辞时表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江苏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的起步之年。要以习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按照《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行动方案》中农业科学技术创新专项行动相关部署,坚持向科技要答案、向创新要活力,将农业科学技术创新资源优势加快转化为农业强省建设的强大动能。他希望,已入驻和即将入驻南京国家农创中心的企业团队“各展所长、各美其美”,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强化服务、美人之美”,期待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心同向、美美与共”,进一步推动“农业硅谷”建设,促成更多的、有益的互补合作,释放更多的、有力的创新动能。

  始于专注,更敢于瞄准前沿技术、关键领域持续创新。给农业生产注入更多科技含量,“补”的是农业发展短板,“增”的是农业迈向高质高效的发展后劲。科技进步塑造农业发展新优势,让现代农业变得更加有竞争力,为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南京国家农创中心试验田里,农业科学技术创新的故事时刻在上演。

  去年,首款适用于海南地方猪的55K液相芯片成功研发,其中就有中心入驻企业——南京博睿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努力。长期以来,我国依赖跨国公司进行高密度固相芯片的设计、制作和检测,导致与芯片有关的分子育种成本高昂、种业发展受到极大限制。博睿迪公司自主研发的液相芯片可用于农作物、畜牧、水产、果蔬、微生物、宠物等58个物种领域,累计为104个科研院所、高校、种业公司提供社会化服务。

  从“人扛牛拉”到“机器耕种”,从“靠经验”到“靠数据”,“汗水农业”朝着“智慧农业”加速转变。作为浦口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区建设项目承建单位,农芯(南京)智慧农业研究院根据“1+2+3+N”顶层架构,打造具有浦口特色的都市近郊型数字乡村体系,让数字技术在浦口的塘口田头“落地生根”。不仅如此,为了推动全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农创中心实施引领浦口现代农业发展三年行动,在全区打造高科技应用场景30多个,在农业产业、乡村治理、政务服务、文旅休闲等方面注入智慧力量。去年,位于南京市浦口区的兰花塘高标准农田,水稻亩产达707公斤,迎来复垦后的首次丰收,获评“全省首批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这块大田既依靠农机智能控制系统,又采用了沈其荣院士团队的哈茨木霉生物有机肥等关键技术。

  除了生物农业和智慧农业,功能农业也是其三大主导产业之一。民以食为天,吃得健康、吃得营养是现代家庭的饮食指南。以“将燕麦打造成为国人餐桌上第三种主粮”为目标,新型生态农业高科技企业三主粮集团于2020年入驻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其首创的“破壁、去壳、去芒、去苦、去涩”五大专利技术将燕麦进行深加工,萃取燕麦肽精制出燕麦肽谷物代餐粉,是健康内调的营养好物。

  落实“藏粮于技”,关键在人。目前,南京国家农创中心累计引进包括农业信息化领域唯一的院士赵春江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校长、蔬菜育种领域邹学校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沈建忠院士、李德发院士、张福锁院士以及南京农业大学沈其荣院士等9个院士团队,吸纳南京市科技顶尖专家、海外高层次人才等近20名,初步形成“一名院士+N名行业专家”人才梯队。依托院士专家的核心作用,南京国家农创中心打造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的集聚地、农业科学技术体制机制模式创新的“试验田”,培育了南京思农生物有机肥研究院、中农宠物营养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

  种好科技兴农、产业壮农的“试验田”,一方面须瞄准农业科学技术创新中的“卡脖子”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另一方面,还须持续不断地加大要素保障力度。无论是面向科学家、金融家还是企业家,南京国家农创中心通过要素集聚流动循环打造成了灯光璀璨的舞台,不同角色在此精准匹配,激活现代农业发展的“一池春水”。在金融保障方面,活用社会资本是推动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向前大踏步的良招。南京国家农创中心与中信基金合作成立的浦信基金已投资5个项目、共计4500万元,当前持有价值1.06亿元,其中,极目机器人项目投后估值达26亿元,当前投资回报倍数为3.95;博瑞迪项目投后估值4.3亿元,当前投资回报倍数为4.11。农创中心参与的新希望基金已投资9个项目、共计2.65亿元。

  在科研平台建设方面,农创中心获批建设“智慧农业、生物育种、兽用疫苗”等关键领域6家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智慧农业技术集成与应用创新、绿色智能肥料创新、长三角地区叶菜类蔬菜遗传育种和家禽健康养殖数智化技术集成4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在2023南京金洽会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创新发展大会活动中揭牌。通过持续完善共享实验室服务功能,中心还引入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及加工品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南京),入驻江苏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云平台、江北新区仪器设备共享联盟,筹建江苏省生物种业创新中心,初步形成科研平台集群。在科创载体建设方面,首批36家入驻企业在2023南京金洽会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创新发展大会活动中,拿到了新科创载体“绿谷方舟”的钥匙。这意味着,长江北岸老山脚下总投资50亿元、面积56万平方米的“绿谷方舟”已正式开启逐梦农业之旅。除了总部企业区、农业科学技术研发区、公共技术中心等功能区域外,还同步配套500余套人才公寓,全方位保障人才安居和创新创业需求。

  如果说拔地而起的载体建设是南京国家农创中心硬实力的体现,那么如沐春风的营商环境则是“软实力”的展现。中心按照“建设工作下沉、统筹工作上移”思路建立部省市联席会议机制,统筹推进农创中心建设过程中的重大事项和问题解决。中心坚持“政府统筹、市场运作”,成立农创园科创投资集团,形成“小管办+大集团”运营模式,以市场化方式,将对外的产业投资、科技服务转化为自身发展的不竭动力。通过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项目评审制度,对入园企业开展常态化评估考核,实行“绿橙红”三色清单化管理,构建“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良性发展机制,目前共清退企业10家,释放载体空间5224平方米。除此之外,南京国家农创中心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解企业所难,以“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做好助企纾困工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多亏园区为我们协调专家,通过共同研究和攻关,新上线的系统软件配合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至今已服务农田超过300余万亩。”慧尔(南京)数字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为农创中心质量小站的质量管家点赞。原来,该企业一直致力于攻克遥感在北方旱地的应用技术难题,但研究遇到瓶颈,需要联系专家或其他相关企业进行联合技术攻关。中心的质量管家在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协调南京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植保专业以及遥感专业相关老师与企业线上交流,还根据企业发展情况形成了具有农业科技企业特色的数字画像,进行质量诊断,最终使企业软件成功上线。

  在一系列硬举措和实招数下,科学技术创新成果丰硕。入园企业累计申请专利404件、商标278件、软著312件。农芯(南京)智慧农业研究院参与编制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2项,深农智能等3家企业成果获评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二等奖,阿农物联网等10多家企业项目获评数字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优秀案例,多农多收公司“爱增多”产品被列入“江苏省绿色防控联合推介产品和技术名录”。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先后荣获国家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型示范基地、南京市农村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等称号。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学技术转变成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让农业科学技术成果走出实验室、走进田地,才能真正体现出科技成果的价值。在江苏青云农业高科技有限公司2560平方米的“植物工厂”内,数十个品种的果蔬长势喜人。与传统温室大棚不同的是,恒温恒湿的“植物工厂”里见不到一点泥土——所有蔬菜从育苗到生长,全靠“喝”定制的营养液。像这样的“植物工厂”模式已从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复制至上海、无锡、南通等18个城市,去年实现综合销售收入近1400万元。由赵其国院士领衔的南京恒宝田功能农业产业研究院在南京国家农创中心成立后,先后与江苏农垦集团合作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万亩功能农业示范区,与南京市浦口区合作建立了全市第一个万亩功能稻米科技示范基地,与浦桥玉剑公司共同打造300亩生物有机肥试验示范基地,在宁夏开展“十万亩富硒功能农业示范”建设,推出中卫硒砂瓜、富硒枸杞和富硒苹果,其中,中卫硒砂瓜成为功能农业知名品牌代表,年产值达25亿元。

  不仅于此,南京国家农创中心还与江苏南繁基地合作,建立江苏南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推荐入驻南繁单位选育的大宗作物、园艺蔬菜、经济林果、特色花卉等优新品种,优先在中心及省内外基地开展新品种转化、试验示范、推广和产业化开发等。

  目前,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强化与市内“四园”协同发展,在品种选育、农机应用、品牌打造等方面开展合作,与栖霞八卦洲现代农业产业园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快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化。与宿迁泗阳、镇江丹徒等涉农区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挂牌成立展示推广基地,逐步拓展与滁州南谯、马鞍山和县、新疆伊宁等地方的对接合作,形成并推广农创中心“十大技术、十大产品、十大服务”,努力为全省农业区县、省级和国家级农业产业园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截至目前,南京国家农创中心累计举(承)办全国“双新双创”博览会、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高峰论坛、2022全国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活动等高规格活动100多场,与美国、法国、以色列、荷兰等10多个国家开展交流合作,以每年“1场全国性重点活动+N场招商品牌活动”的模式,持续提升区域农业影响力和知名度。

  乘势而上创伟业,接续奋斗谱新篇。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发展。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部署。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刻领会习对江苏工作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把握“走在前、做示范”重大定位和“四个新”重大任务,持续集聚创新资源,营造创新生态,在创新农业科学技术体制机制模式、推动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等方面,找准定位、服务大局,奋力迈向新征程。抢抓机遇、实干为要。中心将围绕南京创建区域科学技术创新中心的发展定位,保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拼劲,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持续落地一批引领性、创新性项目,促进一批创新科技应用推广,凝心聚力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施工图”变成生动“实景图”,在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与影响力等方面发挥优势、创新作为,一步一个脚印为加快实现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而努力奋斗,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叶长文 卢钦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